close
片名:《放牛班的春天》
出版: 金格科技
寒假又再次看了《放牛班的春天》這部影片是敘述關於輔育院的故事,在看完整部電影後非常的感動,也有了許多的想法。《放牛班的春天》內容敘述著一位老師如何去改變那缺乏溫暖與愛的學校,雖在嚴厲校長領導之下,馬修老師透過音樂引領男孩們,讓他們在希望與肯定中成長。
校長管教學生有如軍事教育般,只要學生犯錯就會受到嚴厲的體罰,校長治校的理念只要學生一有不當行為,馬上根據已制定的教條措施實施制裁,因此「停止所有娛樂活動」、「關禁閉」、「體罰」等是常有的刑罰。
這非但沒有解決根本的問題,學生的惡作劇及不服從的行為反而日甚嚴重,就如片中一樣,孩子的惡作劇導致麥神父受傷。當孩子長期處於體罰的環境中,犯錯就打,以及過度的刑罰這些都將帶給孩子負面的價值觀與成長經驗。
然而,體罰早已是許多人成長過程裡的一項共同的集體記憶,不禁想問,不打不成器適用於每個人嗎?
或許,許多家長會這麼認為。但我覺得,打出來的小孩,並不會是最好的,無論是何種犯錯情境的體罰,大部分被體罰的學生都會感覺害、丟臉與自卑,事實上顯示出來的只是在體罰管教的同時,可能產生認知與情緒上的心理傷害,體罰的施行如果只是為了解決某種的情境問題,那麼,對於所可能衍生出更多問題與不可抹滅的心理創傷就必需深思了。體罰與不體罰,或許成為教師頭痛的問,但只要有正確的態度與方法體罰不一定是用得到的。
社會行為學派的觀點中個體的行為是透過環境影響被動學習來的,所有的行為都是學習來的,以社會行為主義的觀點來說,便可知孩子常處於在體罰的環境中,容易經由模仿或被動的學習學會了以暴制暴,當這些行為形成之後就必需以行為改變技術來消除其行為,在消除這些負向的行為是一件很辛苦的事,需要有更大的耐心來面對,所以呢?體罰也許有助於當下的嚇阻,但對以後的人格型塑卻一點也沒好處。
其中,我最感動的是,一群早已被視為無可救藥與被放棄的孩子,重新再次被燃起了希望,從唱歌中找到自己的興趣,馬修老師他依循著自己的理念,帶領這群學生進入音樂的世界,馬修老師不僅改變了他的學生們,同時也改變了他自己。
顯然接納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一件事,輔育院裡頭的孩子都來自各不同的地方,每位孩子的背後,都有著不為人知的故事,馬修接納了每個不同的孩子,讓他們重新認識自己。
記得合唱團為伯爵夫人演唱的那一幕,莫翰奇被馬修老師故意晾在一旁,假意取消他的演唱段落。演唱中途,莫翰奇失落地站在一旁,馬修老師的指揮棒突然指向他,他驚喜地放聲高歌,馬修老師在他眼神之中看出了自信與驕傲,目中充滿了感激之情,所有的疑慮都在微微的眼神中釋疑。他讓一個有音樂天份的小孩,免於惡劣環境埋沒,得以往正確的人生道路走去。對一個獻身教育的人來說,是何等偉大!
馬修老師知道如何去看重孩子的長處,發現莫翰奇在音樂上的天分,更幫助莫翰奇找到人生的一片天,由此觀之便能發現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有多大。而師生的互動更是相互成長的。
“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”這是錯誤的期待與觀念,這個觀念讓孩子從小就必須補習學習才藝,從國中、高中到大學補的更多,升學的道路永遠只有一條。這樣扭曲的教育觀念,讓孩子對於讀書並不開心,變成是小孩在幫大人唸書一樣。
每一個在起跑點上的孩子都是有無限的潛能,但在大人的求好心切下,往往適得其反,我們總希望他沿著跑道跑,按我們所指定的方向跑,但我們卻忽視孩子的需要,每個孩子是獨特的,不見的每個方法都適合套用在自己孩子的身上,每一個人最後的終點不見得一樣。
有些沒有跟著跑的孩子很容易被遺棄,被歸類為不受教的一群,也被拿來警告那些不想跑的孩子,而那些被遺忘,被忽視的孩子成為社會中失落的一群,台灣的教育是不是也應該檢討呢?接納才是最重要的一件事,馬修老師的接納,讓孩子重新遇見自己,也讓莫翰奇有了新人生。
在影片中孟丹被誤會偷校長的錢,被體罰這幕讓我深深的體悟,當孩子一點一點地進步時,最慘忍的就是被拒絕,就因為孟丹是問題學生,不經事實求証,就認定他是竊者,然而在不被了解的心裡與不被接納的情況下,以最激烈的手段表現了情緒上的不滿,他選擇縱火做為復仇。
「機會」似乎是不在孟丹這邊,他被規類為不受教的壞孩子,不被認同的身份,經常使孩子在同儕中被排擠、詬病,嚴重責成為孩子心理的一塊刺,將有可能影響其自信心,這都是不可輕忽的事實。
青少年的心理是需要被了解,被認同與接納,以忽視的態度面對他們,等問題變得更大時想要修補就更難了,人格的養成是與生活的經驗是相互連結的,問題形成後就必需借助外力介入所花費的時間與力氣就更多了。
馬修老師的作法,令我十分贊同,小孩子也是需要尊重的,而在片中他不但不使用體罰,並且使小孩得到了教訓,也得到了一種被原諒的幸福,所以我認為,這部片子將會給許多為人師表的一些感想或啟示。
沒有馬修老師的愛的教育,這群學生只能在校長的壓制下得過且過,埋沒所有才能,沒有發揮的空間。校長並不是有理想的人,他只是個沽名釣譽者只愛惜自己的名聲並非真的愛孩子,可說是有辱杏壇!
我思付了要如何當一位好教師的問題,在學校裡老師不斷教導叫我們要如何的愛孩子要有愛心,對孩子說話要溫柔而堅定,但事實上還是讓我很憂心,一次和朋友談及相關的問題時,他說還要兼行政的工作是十分忙的,愛心早就消耗光了,理想與現實差很多。
我感到訝然!教育真的是會被時間與繁重的工作磨耗掉嗎?那孩子真的太無辜了,究竟還要有多少孩子被犧牲?老師的心態是很重要的,老師的行為與態度更是對孩子影響深遠,老師可是學生的模範,老師的一言一行在在都影響著學生,老師這個角色通常在作文裡是最長出現的,成為多數人感到最懷念的人與影響深遠的人。
出版: 金格科技
寒假又再次看了《放牛班的春天》這部影片是敘述關於輔育院的故事,在看完整部電影後非常的感動,也有了許多的想法。《放牛班的春天》內容敘述著一位老師如何去改變那缺乏溫暖與愛的學校,雖在嚴厲校長領導之下,馬修老師透過音樂引領男孩們,讓他們在希望與肯定中成長。
校長管教學生有如軍事教育般,只要學生犯錯就會受到嚴厲的體罰,校長治校的理念只要學生一有不當行為,馬上根據已制定的教條措施實施制裁,因此「停止所有娛樂活動」、「關禁閉」、「體罰」等是常有的刑罰。
這非但沒有解決根本的問題,學生的惡作劇及不服從的行為反而日甚嚴重,就如片中一樣,孩子的惡作劇導致麥神父受傷。當孩子長期處於體罰的環境中,犯錯就打,以及過度的刑罰這些都將帶給孩子負面的價值觀與成長經驗。
然而,體罰早已是許多人成長過程裡的一項共同的集體記憶,不禁想問,不打不成器適用於每個人嗎?
或許,許多家長會這麼認為。但我覺得,打出來的小孩,並不會是最好的,無論是何種犯錯情境的體罰,大部分被體罰的學生都會感覺害、丟臉與自卑,事實上顯示出來的只是在體罰管教的同時,可能產生認知與情緒上的心理傷害,體罰的施行如果只是為了解決某種的情境問題,那麼,對於所可能衍生出更多問題與不可抹滅的心理創傷就必需深思了。體罰與不體罰,或許成為教師頭痛的問,但只要有正確的態度與方法體罰不一定是用得到的。
社會行為學派的觀點中個體的行為是透過環境影響被動學習來的,所有的行為都是學習來的,以社會行為主義的觀點來說,便可知孩子常處於在體罰的環境中,容易經由模仿或被動的學習學會了以暴制暴,當這些行為形成之後就必需以行為改變技術來消除其行為,在消除這些負向的行為是一件很辛苦的事,需要有更大的耐心來面對,所以呢?體罰也許有助於當下的嚇阻,但對以後的人格型塑卻一點也沒好處。
其中,我最感動的是,一群早已被視為無可救藥與被放棄的孩子,重新再次被燃起了希望,從唱歌中找到自己的興趣,馬修老師他依循著自己的理念,帶領這群學生進入音樂的世界,馬修老師不僅改變了他的學生們,同時也改變了他自己。
顯然接納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一件事,輔育院裡頭的孩子都來自各不同的地方,每位孩子的背後,都有著不為人知的故事,馬修接納了每個不同的孩子,讓他們重新認識自己。
記得合唱團為伯爵夫人演唱的那一幕,莫翰奇被馬修老師故意晾在一旁,假意取消他的演唱段落。演唱中途,莫翰奇失落地站在一旁,馬修老師的指揮棒突然指向他,他驚喜地放聲高歌,馬修老師在他眼神之中看出了自信與驕傲,目中充滿了感激之情,所有的疑慮都在微微的眼神中釋疑。他讓一個有音樂天份的小孩,免於惡劣環境埋沒,得以往正確的人生道路走去。對一個獻身教育的人來說,是何等偉大!
馬修老師知道如何去看重孩子的長處,發現莫翰奇在音樂上的天分,更幫助莫翰奇找到人生的一片天,由此觀之便能發現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有多大。而師生的互動更是相互成長的。
“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”這是錯誤的期待與觀念,這個觀念讓孩子從小就必須補習學習才藝,從國中、高中到大學補的更多,升學的道路永遠只有一條。這樣扭曲的教育觀念,讓孩子對於讀書並不開心,變成是小孩在幫大人唸書一樣。
每一個在起跑點上的孩子都是有無限的潛能,但在大人的求好心切下,往往適得其反,我們總希望他沿著跑道跑,按我們所指定的方向跑,但我們卻忽視孩子的需要,每個孩子是獨特的,不見的每個方法都適合套用在自己孩子的身上,每一個人最後的終點不見得一樣。
有些沒有跟著跑的孩子很容易被遺棄,被歸類為不受教的一群,也被拿來警告那些不想跑的孩子,而那些被遺忘,被忽視的孩子成為社會中失落的一群,台灣的教育是不是也應該檢討呢?接納才是最重要的一件事,馬修老師的接納,讓孩子重新遇見自己,也讓莫翰奇有了新人生。
在影片中孟丹被誤會偷校長的錢,被體罰這幕讓我深深的體悟,當孩子一點一點地進步時,最慘忍的就是被拒絕,就因為孟丹是問題學生,不經事實求証,就認定他是竊者,然而在不被了解的心裡與不被接納的情況下,以最激烈的手段表現了情緒上的不滿,他選擇縱火做為復仇。
「機會」似乎是不在孟丹這邊,他被規類為不受教的壞孩子,不被認同的身份,經常使孩子在同儕中被排擠、詬病,嚴重責成為孩子心理的一塊刺,將有可能影響其自信心,這都是不可輕忽的事實。
青少年的心理是需要被了解,被認同與接納,以忽視的態度面對他們,等問題變得更大時想要修補就更難了,人格的養成是與生活的經驗是相互連結的,問題形成後就必需借助外力介入所花費的時間與力氣就更多了。
馬修老師的作法,令我十分贊同,小孩子也是需要尊重的,而在片中他不但不使用體罰,並且使小孩得到了教訓,也得到了一種被原諒的幸福,所以我認為,這部片子將會給許多為人師表的一些感想或啟示。
沒有馬修老師的愛的教育,這群學生只能在校長的壓制下得過且過,埋沒所有才能,沒有發揮的空間。校長並不是有理想的人,他只是個沽名釣譽者只愛惜自己的名聲並非真的愛孩子,可說是有辱杏壇!
我思付了要如何當一位好教師的問題,在學校裡老師不斷教導叫我們要如何的愛孩子要有愛心,對孩子說話要溫柔而堅定,但事實上還是讓我很憂心,一次和朋友談及相關的問題時,他說還要兼行政的工作是十分忙的,愛心早就消耗光了,理想與現實差很多。
我感到訝然!教育真的是會被時間與繁重的工作磨耗掉嗎?那孩子真的太無辜了,究竟還要有多少孩子被犧牲?老師的心態是很重要的,老師的行為與態度更是對孩子影響深遠,老師可是學生的模範,老師的一言一行在在都影響著學生,老師這個角色通常在作文裡是最長出現的,成為多數人感到最懷念的人與影響深遠的人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